股票杠杆多少钱才可开通 安徽:坚定走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路子
发布日期:2024-07-25 00:07 点击次数:170新准则下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原准则下就已存在,新准则下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类似于但不完全等同于原准则下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新准则下的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类似于但不完全等同于原准则下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新准则金融资产三分类就是指根据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把金融资产分为AMC、FVOCI和FVTPL三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5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 走出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介绍相关情况。
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表示,目前,全球10%的显示面板,全国50%的光伏玻璃、20%的光伏组件、15%的家电、10%的汽车在安徽生产。安徽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立“科大硅谷”,通过一系列科技体制机制的改革,“厚植创新生态,感召五洲英才”,一年多时间,落地创新型企业1391家,集聚各类基金200多只,总规模超过2300亿元。
王清宪表示,安徽创新实力强,在于十年如一日地加大科技投入,下功夫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培育科技型企业、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全省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居全国第4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为2.56%、居全国第7位。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去年一年就增加42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万多家,去年一年增加9600多家。创新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全省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迅猛发展。
过去的十年是安徽跨越发展的十年。数据显示,安徽经济总量从1.9万亿元增加到去年的4.7万亿元,十年间连跨了三个万亿级台阶;在我国的经济版图上,安徽实现了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安徽规上工业营收从3.3万亿元增加到5.1万亿元,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和制造业大省。
“如何发挥优势、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就是要把这一切的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王清宪表示,“特别是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坚定地走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路子,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王清宪表示,安徽有信心打造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信心来自安徽拥有的科技创新的实力和正在不断深化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例如,在量子信息领域,安徽相继推出了“墨子号”量子通讯卫星和“九章”“祖冲之号”系列量子计算原型机等重大原创成果,成功研制了国际先进水平的锶原子光晶格钟,72亿年的误差不超过1秒。在深空探测领域,安徽创建了全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前不久这个实验室研制的天都一号、天都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是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双星编队飞行。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作用,激活科技创新要素,激发科学家和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力。”王清宪表示,安徽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就是为了这一目标。通过一系列改革,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与企业协同创新,构建了“政产学研金服用”贯通的创新生态,取得了不少成果。
“科大硅谷就是这样一个大场景,一个试验田,今后这里会涌现出很多的创新单元,我们提出的运作模式是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一栋楼就是一个新兴产业的摇篮。”王清宪说。
建设新兴产业聚集地
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表示,近年来,在新一轮产业发展变革中,安徽立足自身的产业基础,围绕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快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十年来,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翻了一番。
数据显示,目前,安徽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都已超过一万亿元,新材料和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也都超过五千亿元。安徽去年汽车产量是249.1万辆、居全国第2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是86.8万辆、居全国第4位;汽车出口114.7万辆,全国每出口4台汽车,就有1台是安徽制造。
据费高云介绍,安徽之所以取得上述发展成绩,在于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集群式发展的方向。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路径,坚持不懈推进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例如,以奇瑞、蔚来、江淮、大众安徽等7家整车企业为龙头,吸引汽车零部件、后市场企业超过4千家。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企业470多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二是坚持走“科创+产业”的路子。安徽发挥科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创新资源为产业服务、向企业集聚。例如,安徽正在实施“2个80%”,就是每年新认定的产业创新平台中,企业牵头的要达到80%;每年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中,由企业“出题”的也要达到80%。
三是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的推进机制。安徽邀请龙头企业、专家团队加入新兴产业推进组,共同制定产业规划、绘制产业链图谱,积极用好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等模式,通过市场力量发现产业资源。同时,与国际商协会、双边基金等合作,推动安徽优势产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
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据费高云介绍,长江自安徽开始进入下游。安徽全省域加入长三角,这是安徽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近年来,安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首先,是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等高对接。近3年,安徽对标沪苏浙,陆续推出8批次825项改革举措,也常态化选派干部到沪苏浙园区、企业跟班学习。
其次,是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去年安徽省在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中,实际到位资金六成以上来自沪苏浙。安徽的优质企业也不断融入到沪苏浙产业链,国产大飞机C919就使用了安徽陶铝新材料。
“更重要的是,在一体化发展中让老百姓能够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费高云说,目前,每天从合肥到上海的高铁有78对、到南京有116对、到杭州有78对,新生儿入户、企业设立等173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医保结算、人才业务办理等52个居民服务事项实现“一卡通办”,群众跨地区工作生活更加便利。
费高云表示,下一步,安徽将在上海龙头带领下,携手苏浙、扬皖所长,共同走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之路。
一是强化创新协同,推进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共建共享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集群,组建跨区域的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二是深化产业合作,发挥安徽的综合比较优势,建设好沪苏浙城市结对帮扶皖北城市合作园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精准承接产业转移,为企业技术迭代、产品升级提供空间。常态化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积极服务长三角优质产业资源在安徽布局。
三是促进开放共享,深入对接沪苏浙,特别是上海的创新资源,加快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安徽联动发展区,复制推广沪苏浙自贸试验区成功的改革创新经验,提升安徽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能级,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校对:刘榕枝股票杠杆多少钱才可开通